当前位置:  景洪市法院>>简报信息

田间地头的“调解室”:让两双血脉相连的手再次相握

作者 :李芸苇  来源:普文人民法庭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5-11-14 09:11


在景洪市景讷乡一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两户人家本是血脉相连的亲戚,却因脚下一条模糊的田埂,在心里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高墙。自2018年起,关于“谁家地多了一垄,谁家界少了一寸”的争执,就像田里的杂草,年年滋生,纠缠不清。

即便原告特地请来专业机构测量白纸黑字的测量报告却只换来被告一句硬邦邦的“我不认!你量的时候我不在,这不算数!”

亲戚的情分,在一次次争吵中越磨越,那份测量报告,非但没能成为解药,反而成了横在彼此间又一堵冰冷的墙。眼看沟通无果,积怨日深,原告只能无奈选择起诉……

了解完案件的前因后果,普文人民法庭的承办法官意识到,这不仅是几亩土地的归属,更是一个族能否重归于好的关键。一纸判决易写,但被判决撕裂的亲情,却再难缝合。

为从根本上化解矛盾,承办法官决定将调解现场前移至纠纷发生的田间地头联合林业服务中心、景讷乡综治中心等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共同奔赴争议土地现场。

 

烈日下,承办法官与技术人员操作GPS设备,当着双方当事人的面进行复测。数据一点点确认,界限一寸寸清晰——最终结果显示,被告确实侵占了原告0.91亩土地。在公开、透明的现场测量与多方见证下,被告终于点头认可了这一事实。

抓住这一关键契机,承办法官开始了耐心调解。他并未局限于法律条文的阐释,更多是从亲情伦理、邻里和睦的角度出发,引导双方念及血脉亲情,互谅互让。

你们都是一家人,地量清楚,心也要放宽。土地是祖辈留下来的,但亲情更是割不断的。今天界划明白了,心里的结,也该解开了。

被告愿意认这个结果,是明事理;原告愿意坐下来,是念亲情。大家各退一步,地归原主,适当补偿,往后还是好亲戚、好邻居。

承办法官的真诚融化了坚冰,被告最终同意归还土地,并补偿原告2500元。原告也当即表示接受,并主动申请撤诉。两双血脉相连的跨越多年的隔阂重新握在一起,多年的土地积怨在田间地头随风而逝。

司法的温度不在于判决的严苛,而在于化解矛盾的彻底;司法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法庭之上的威严,更体现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

今后,景洪市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积极构建多元共治的纠纷解决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于诉前、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让每一位群众在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法律的温情与社会的关怀,为筑牢祖国西南边陲的和谐稳定基石贡献坚实的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