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诉讼文书改革、提升审判执行质效的工作要求,近期,景洪市人民法院在审理某银行诉借款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中,充分发挥司法引导作用,向当事人提供并指导使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示范文本,有效提升了审判效率,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快速实质化解,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主动提供文本,从源头提升立案质量与效率
针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事实相对清晰、要素较为集中的特点,我院在立案环节主动向原告方提供标准化的起诉状示范文本。通过这一举措,有效引导当事人按照规范格式陈述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确保了诉讼材料的规范性、准确性与完整性。本案中,原告提交的起诉状要素齐全、逻辑严谨,不仅极大便利了其自身诉讼材料的准备,也为我院立案庭的快速审查与受理创造了条件,实现了立案环节的顺畅高效,从源头上为后续快速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依托规范框架,精准服务纠纷高效化解
本案通过调解方式圆满结案,关键在于示范文本为双方当事人搭建了清晰、规范的对话框架。起诉状中明确的借款合同签订时间、金额、期限、利率、担保情况以及违约事实等,使得承办法官能够迅速把握案件脉络,精准归纳无争议事实。在此基础上,法官能够集中精力围绕还款方案、违约责任承担等核心争议进行调解。最终,双方在法官的调解下,就欠款金额确认、还款计划、抵押物优先受偿权行使条件及诉讼费用承担等达成一揽子协议,并明确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条款,实现了纠纷的高效、实质化解,避免了程序空转,切实减轻了群众诉累。
三、统一文书格式,显著提升审判工作质效
示范文本结构科学,要求当事人对诉讼请求、事实理由进行分项明确陈述,为承办法官快速、准确地归纳案件争议焦点提供了极大便利。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法官借助规范文本,迅速将争议焦点锁定在合同是否解除、欠款本息具体数额、抵押权的行使以及实现债权费用的承担等几个关键问题上,不仅指引了庭审和调解的方向,提高了司法活动的针对性和效率,也为制作内容明确、具有可执行性的调解协议书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提升了法律文书的制作质量和权威性,形成“规范诉请—高效审理—优质文书”的良性循环。
为保障示范文本的应用广度和实践深度不断扩展,景洪市人民法院自2025年7月14日采取“线上线下”双轨推广模式全面推广示范文本应用。线下在诉讼服务大厅摆放文本资料供当事人自取,安排4名导诉人员提供“一对一”填写指导,并配备了2台诉状辅助生成机,帮助当事人智能转换传统诉状;线上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全面推广应用67类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工作的答记者问》,向大众推广示范文本的便利之处,并向律师群体精准推送示范文本模板,拓宽了标准化诉讼的覆盖范围。目前,我院示范文本使用率达97%。
下一步,景洪市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各类诉讼文书示范文本的应用,扩大示范文本的适用范畴,不断优化司法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保障。